全本小说网 > 明末疯狂 > 第七百零九章全力支持

第七百零九章全力支持

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so,最快更新明末疯狂 !

    但不管怎么说,汝宁军总算是达到了此次出兵的目的,所以今天的吴世恭在内宅就一直露着笑脸。而本来吴世恭就一直对妻子儿女的脾气很好,现在看到吴世恭这么高兴,于是内宅中就欢笑声不断,

    所以在晚饭的时候,内宅里就上演夫人们的保留节目了。一句话:讽刺挖苦吴世恭,就是要把自己的欢乐建立在吴世恭的囧样上。吴世恭当然对这种玩笑话不以为然,他本来就皮厚。不过他也不会自曝其短,去和十几位叽叽喳喳的夫人斗嘴。

    只是到了晚餐结束以后,吴世恭把讽刺挖苦最厉害的绣竹一把抓过,拖进了她的房内。之后在绣竹一番虚情假意地抵抗以后,吴世恭的XX欲终于得逞。

    反正也是老夫老妻了,俩人相当知根知底。可没做了一会儿,绣竹一会儿说:双胞胎儿子怎么怎么调皮;一会儿说:内宅里的夫人们怎么怎么样。简直就是个话痨,不断地打断了吴世恭的兴致。

    吴世恭心中气啊!这女人怎么到了这时候还这么三心二意?这不是蔑视自己的战斗力吗?于是一番鏖战,终于把绣竹制伏。

    可是躺下休息以后,绣竹又开始了唠叨:“少爷!您现在都不要奴婢服侍了,天天让那秀儿围在你身边。她有什么好?又没有收房做了您的妾,却连孩子都给你养下来了。还不安心做个如夫人,一天到晚围着您转,一看就是个狐媚子,和她那个主子一样。”

    吴世恭是闭着眼装睡,他心想道:“让绣竹你多休息休息还不好?怎么吵着闹着要做丫鬟?再说,平日里绣竹你也一直围着孩子在操心,根本难得在自己面前出现,那里找得到你这个姑奶奶啊!”不过吴世恭也不会加入内宅中的勾心斗角,所以这时候的他也只能够装聋作哑了。

    “怎么不说话了?”绣竹生气地推了推吴世恭,“少爷你就偏心。其他姐妹都有几个孩子了,就奴婢只有一次。您不疼奴婢了。”

    吴世恭已经被绣竹的魔音烦不过了,他再也装不了睡,转身抱住了绣竹,叹气道:“可你本事大啊!一次就生俩。少爷今晚就再努力一把,让你生个三胞胎。”

    ……

    这女人多还是真麻烦啊!

    崇祯十二年九月初六,杨嗣昌离京,在京的大小官员出城隆重送行。杨嗣昌也丝毫不敢怠慢,一路疾行,仅用二十多天就赶到了围剿的大本营襄阳。下车伊始,他就立即召集所部文武官员会议军事,一面着手整顿军纪,一面加强襄阳的城防。

    杨嗣昌根据崇祯皇帝的指示,把围剿重点放在对付张献忠上,但认为以往分兵各进,很难给敌人以重创,因此决定在军中设置大将,集中军权。于是他在初到襄阳的时候就上疏建议任命左良玉为“平贼将军”,“总统诸部,听其指挥,共臣谋画,转行调度”。甚至把左良玉比作唐代平定藩镇的名将李愬,说自己虽不敢以那时的良相裴度自居,左良玉却与李愬相差不远。

    而在这时候,崇祯皇帝为了加强指挥力量,已经预备调余子琏为统一指挥河南、湖广两省明军的副督师,调刘元彬为监军,要把这两位有着军事才能的官员和太监都调了过去。

    可是接到了杨嗣昌的奏章以后,他立刻改了主意,对杨嗣昌的要求全部照准。充分体现了对杨嗣昌的支持和信任

    其实杨嗣昌提拔一个武将作总统诸部的统帅,也是针对当时军制的弊端而作的安排。不提左良玉这个人选是否合适,但这一行为其实称得上是对症下药。

    明代自中期以来,向来是文贵武贱,指挥作战的大帅全部任用文臣。一个不带侍郎衔的巡抚通常本官是佥都御史,只有四品,但麾下往往是武职一品衔的总兵官们被呼来喝去,如同厮役走卒。

    文官大帅位尊权重,手下却没有自己的部队。带兵的将领们受制于督抚,虽是制度决定的,心中不见得都服气。因而临阵作战时督抚大帅们经常指挥不灵。

    而朝廷也并不真的重视这些没有真正实力的光杆司令,轻易进退任免,被罢官杀头的多是这一类总督、巡抚。将帅分离,权实不符,实在是造成明末各个战场调度失机,指挥不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杨嗣昌就是要以武将统兵,就是想打破这种局面。

    另一方面,明朝的军事建置基于一种消极分散防御的战略,全国的军队分散在上百个司令部里,统称为“标”。每一位将帅,上至总督(包括总理、督师)、巡抚,下至总兵、独立带队的副将甚至参将,都有一个自己的标,多则一两万人,少则千数人,将帅们真正指挥得动的就是标下这支队伍。

    这种分散建置使得那些号称统军十几万的大帅在组织大型战役的时候,因为缺乏一个严密的分层指挥体系而八方掣肘,调度困难,更谈不上在战场上灵活机动地调动部队。

    而杨嗣昌似乎很想对这种建置方面的弊病进行一些改善,但因为涉及到整个军制问题,也只能暂时用在各标以上再设一位大将的方式来增强全军的凝聚力。

    杨嗣昌在军中设置统兵大将,实际上已经包含着对于明末陈腐军事制度进行改革的某种尝试。但是他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重病时下了一贴猛药,不知道这百年积弊,要改谈何容易?反而是造成了军心更加不稳。

    其实这时候要选也要选威望最高的吴世恭。再怎么样,各路官军的主帅,还是最信服最会打仗的吴世恭的。而且吴世恭兵多将广,盟军也多,起码可以在河南、湖广控制住全部局面。至于吴世恭是否有异心,作为总理的杨嗣昌其实也可以就近监视、控制的,总比放任不管的好。

    可是杨嗣昌对吴世恭也是不闻不见,而吴世恭也未参加襄阳军议,未给杨嗣昌任何面子,这样一来,与吴世恭有着仇怨的杨嗣昌和左良玉根本调动不了汝宁军,所以在之后的战斗中,根本借不到汝宁军的丝毫助力。

    而崇祯皇帝对于杨嗣昌的各种请求差不多是言听计从,立即批准任命左良玉为平贼将军,把内府的大印派专员驰送前线。左良玉也确实颇为感奋,秣马厉兵,准备对张献忠大战一场,以雪前仇。杨嗣昌则并不急于发兵,而是积极整顿部队,调配力量,囤粮输饷,巩固后方,准备蓄力而发,一举取胜。

    而此时崇祯皇帝对杨嗣昌的支持丝毫未减少。就是朝臣们在杨嗣昌督师亲赴前线之后,出于一种对大臣身临战阵的尊重,也停止了对他的各种攻击。只有兵部因为要同这位在外的枢辅不断地打交道,不免发生一些龃龉。

    而杨嗣昌不断有兵饷方面的要求,兵部很难全部满足,而且有些事情是有制度成例的,兵部也不愿随意改动,破坏了规矩。崇祯十二年底,杨嗣昌疏劾兵部不任职守,妨害围剿大计。兵部尚书傅宗龙虽然是杨嗣昌推荐上来的,却对他的以势压人很不服气,就回了一本,说杨嗣昌“徒耗国家军资,不能立功报效,并以势欺凌朝廷大臣”。

    可是崇祯皇帝对傅宗龙在关键时刻不能同督师同舟共济非常恼火,正巧兵部又在辽东用人的问题上有一个失误,就以玩忽职守、戏视封疆的罪名把他逮进监狱。刑部拟罪遣戍,崇祯皇帝不肯,大有置之死地之势。又一位重臣因为得罪了杨嗣昌入狱去了。

    在罢免傅宗龙后,崇祯皇帝任用杨嗣昌一直极力推荐的陈新甲为兵部尚书。陈新甲是举人出身,在明代历史上以举人而任尚书的只有寥寥数人,因而正牌进士们很不服气。但陈新甲确实是个干才,思路又同杨嗣昌相近,因而在本兵任上对杨嗣昌给予了很大的支持。

    有皇帝全心全意的信任,有兵部尽心竭力的配合,又有阁部督师的巨大权威,杨嗣昌就准备摩拳擦掌大干一场了。于是在这年年末,他在楚、豫、川、陕各省四处张榜,上面刻印着张献忠的头像,并下书赏格:“能擒张献忠者赏万金,爵通侯。”

    可是榜文张出后不久,就有人在杨嗣昌行辕的大门上贴了“有斩阁部来降者赏银三钱”的传单,弄得杨嗣昌疑神疑鬼,以为身边尽是农民军的奸细。

    但不管怎么说,杨嗣昌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于崇祯十三年闰正月,调集的各路明军正式对张献忠部发起围剿。

    而在这时候,罗汝才因为受不了张献忠盛气凌人,已经同张献忠分手了。罗汝才此人江湖义气很重,纵然屡次被张献忠欺压、出卖,但最多也就是散伙,决不闹翻脸,也不出一句恶言。他一贯拿的一个原则是:“朋友们好合好散”、“留下见面之情”。于是罗汝才在与张献忠同好商好量,赔了不少笑脸以后,在竹山境内分开。

    就在此种情况下,杨嗣昌围剿农民军的战斗正式打响了。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