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最佳影后 > 第二章 八十年代香江

第二章 八十年代香江

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so,最快更新最佳影后 !

    陈嘉瑶说服陈爱军后在家歇了五日,然后登上去城里的船。

    走进香江城市,复古的街道,大巴小车川流不息。

    路上的男人穿着宽大的西装,女人留着长长齐整的头发,男孩女孩穿着紧身流行的喇叭裤,偶尔看到几个古惑仔从各式各样的店铺走出来。

    商业街飘荡着邓丽君的歌曲,置身在这样的环境,她觉得邓丽君的声音格外甜。

    一路走过来,陈嘉瑶算是先熟悉环境。

    偶然经过刊报亭,她一眼就看到中原院线上映《少林寺》的广告。

    本片由张鑫炎导演,李链杰主演,这是一部在武侠电影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让观众真正欣赏到了中国武术的真功夫。

    1982年,《少林寺》公映,内地以当时一毛的票价,累计票房高达一亿以上。马上就快在香江,作为第一部在香江上映的内地功夫片,《少林寺》打破香江功夫片历史最高卖座记录。

    《少林寺》口碑极好,可惜遇上了经典电影《最佳拍档》上映,以及程龙这个急具票房号召力的《龙少爷》,否则票房只会更高。

    陈嘉瑶有心去电影院回顾这经典的影片,可惜经济条件不允许。在买了一身稍微拿得出手的衣服,口袋里仅仅只有二十块。

    不过,陈嘉瑶对自己露出一个笑容,毕竟还没上映,她总有机会看的。

    导演,对于剧本是有过创作的。陈嘉瑶的写作能力算不上优秀,可也在中等水平。

    俗话说一分钱难倒好汉,陈嘉瑶一开始只能从本行上进行改善生活。

    养伤期间,她还是写了一个剧本,后来想想这年代剧本并不好卖,因为电影公司里除了专职编剧,一些导演演员都兼着编剧的位置,只怕她将剧本投稿过去,根本不会被人看上一眼。

    所以,陈嘉瑶费了心思写起了小说版。

    小说版比起剧本要饱满得多,陈嘉瑶将《神话》电影剧本收了起来,开始写作《神话》小说版。

    结合电影和电视剧,陈嘉瑶艰难的写了八万字,这次准备先带五万字的稿件希望得到发表,暂时缓解金钱上的困境。

    这年代的香江,报纸行业异常繁荣,其中最有销量的是《明报》、《东方日报》和《星岛日报》这三家,三家经常轮流坐庄“报纸销量冠军”,据说每期的销量都有十万份出头。

    对于陈嘉瑶来说,钱虽然重要,但是现在更重要的是出名。

    钱够用就行,有了名声也好让她不至于从底层做起。

    文章发表后有了名声,或许可以搭着人脉将剧本送去电影公司,然后求个编剧的位置慢慢谋求发展,毕竟现在许多导演还是编剧出身的。

    考虑了很久,陈嘉瑶还是先去查先生(金庸)创办的明报。

    毕竟小说界,因为有金庸坐镇,明报有着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

    虽然明报武侠为多,可是明报要发展也留了不少言情向版面。就现在,亦舒就常常在明报上留下足迹。

    陈嘉瑶知道明报来往稿件很多,为了自己的稿子不被扔进垃圾箱,她准备亲自过去一趟加深编辑们的影响,毕竟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现在身为周闰发的同乡,她坚决要做到这一点。

    终于到了目的地,陈嘉瑶整理好自己的衣襟,昂首进入明报大楼。

    大楼内人来人往,看起来异常忙碌。

    绕过前台,陈嘉瑶进入后面的过道,准备一个个房间找编辑室去。

    或许这里并没外人,所以她很快被发觉了。

    策划室里走出一个穿着西装的中年男人,问道:“小姑娘找谁?”

    陈嘉瑶上前几步主动伸出手:“您好。”

    中年男人与陈嘉瑶相握了一下,眼前的小姑娘应该还没有成年吧。

    陈嘉瑶拿出稿子道:“我是来投稿的。”

    中年男人好奇的接过来:“一般直接邮寄就可以了,编辑部都会看的。”

    陈嘉瑶见他接了稿子,微笑道:“我会说这是我唯一的存稿吗?万一被丢进垃圾箱,就得重写了。”

    中年男人忍不住笑出声来:“明报审稿严格,第一次能过稿者没有几人,所以小姑娘,你还是拿去复印一份再过来。”

    陈嘉瑶摇摇头:“我这是破釜沉舟了,若是过不了,证明我的写作水平还不行,既然不行,就得重写。”

    中年男人颇为意外,这么较真的小姑娘倒是难见了。

    好奇心上来,他将稿子打开。

    入目的是极其娟秀的字体,字如其人,这小姑娘应当是一个认真的人。

    他本来也没将小姑娘的作品当一回事,可是他发现,这小姑娘的文笔还不错,开头的易小川和高要性格挺有趣,在一章的结尾他就被挑起了兴趣。

    穿越?穿越到秦末?

    他忍不住往后翻,正好看到易小川和项羽结拜了兄弟就没有了,他觉得这个故事已经吸引到他了。

    “还有后面的吗?”他紧紧盯着陈嘉瑶。

    陈嘉瑶心中一笑,面上很平静的摇摇头。

    “不过已经有大纲了,现在是想看看能不能发表……”

    中年男人压制住询问的心思,对陈嘉瑶说:“你先去屋里等等。”

    陈嘉瑶好奇的看着他,当真一副无害纯真的模样。

    中年男人向室内打了个招呼,然后拿着稿子向楼上走去。

    屋里工作的人笑眯眯和陈嘉瑶说话,陈嘉瑶才知道那中年男人是明报的审阅编辑蔡中。《明报》的小说是刊在其副刊上的。而《副刊》上的约稿工作,是由金镛和总编辑潘岳生亲自主持,金镛和潘岳生自然没那么多时间将所有的稿件都看一遍,所以一般而言,他们只看被普通编辑筛选出的稿件。

    陈嘉瑶时不时和屋里的工作人员搭话,也算套了不少消息。

    约莫半个小时的样子,蔡中走了下来。

    他面带笑容,道:“好了,你有身份证了吗?这篇稿子可以在下期明报副刊连载。”

    陈嘉瑶一喜,连连点头:“我带了身份证过来。”

    蔡中向外面喊了喊,很快就有合约拿过来。

    陈嘉瑶看了看,需要保证完结,每个星期至少需要交三万字的稿件,然后稿费是千字二十五,是八十年代普通新人作者价位了。

    陈嘉瑶也只能认命,明报是行内稿费不高的存在。

    再看一遍,发现没什么问题她签了自己的名字。

    蔡中发现她没填联系号码和住处,便问了问。

    陈嘉瑶也没什么可隐瞒的,道:“我今天才从南丫岛过来……您放心,下周我会亲自送稿件过来,那时可能找到住的地方了。”

    蔡中一听顿时觉得可惜了,瞧此小说来看,陈嘉瑶是个可培养的好苗子,谁知出身决定她不能继续进修。

    “那就这样,这是我的号码,我负责你的校正、存稿。”

    陈嘉瑶接了过来,道了声:“谢谢。”随后颇有些窘迫道:“我能不能先预支一部分稿费……”

    蔡中哑然失笑,他考虑一会儿,道:“我去替你申请。”

    陈嘉瑶眼睛一亮,没想到真的能够成功?其实她已经抱着去找包吃包住的工作应付了。

    蔡中办事速率很快,他拿了一个袋子,然后递给陈嘉瑶一个条子。

    六百,是五万字一半的稿费。

    陈嘉瑶签了字后再次称谢。

    蔡中很好说话,只是让陈嘉瑶及时交稿。